16 11 月 【京都】遺世獨立的千年世界遺產 – 醍醐寺弁天堂的鏡水丹楓
位於京都伏見區的醍醐寺,是真言宗醍醐派的總本山,山號醍醐山,供奉藥師如來。身為古都京都文化財的一部分,醍醐寺於1994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。醍醐寺是京都賞櫻與賞楓的雙重名勝,豐臣秀吉晚年,更曾在醍醐寺盛大舉行醍醐花宴 (醍醐の花見),廣邀日本各地大名及眷屬前來賞櫻花。除了春日的緋櫻,醍醐寺弁天堂秋天的楓紅美景,更是如虛幻縹緲的人間仙境一般。
醍醐寺 (官網)
參觀料金 (三寶院 + 靈寶館 + 伽藍):
1. 春季/秋季 ¥1500 (3/20~5/15、10/15~12/10)
2. 其他時間 ¥800
開放時間:
1. 3月~12月第一週日 09:00~17:00
2. 12月第一週日~ 2月 09:00~16:30
例年見傾:11月下旬~12月上旬
交通:京都市地鐵「醍醐」下車步行約10分鐘
醍醐寺弁天堂的楓景很美,但比起東福寺、永觀堂等,相對比較冷門,人潮少很多;也因為這樣,醍醐寺給人有種遺世獨立之感,真的如世外桃源一般幽靜。推薦大家在楓紅季節來訪醍醐寺,在高旅遊品質下,感受超脫塵俗的秋色美景。
下醍醐可以分為伽藍、三寶院與靈寶館三部分。伽藍是醍醐寺的寺廟建築群本體,三寶院是歷代住持居住的地方,靈寶館則展列許多醍醐山的千年珍藏,包含許多國寶級佛像與書畫收藏。
醍醐寺歷史
醍醐寺建造於貞觀十六年(874年)。傳說聖寶理源大師在上醍醐山遇到了山神顯靈,獲得靈泉—醍醐水,因此建造了一座小廟以供奉兩尊觀音像,此乃醍醐寺前身;幾十年來,當時的天皇篤信佛法,因此陸續主建藥師堂、五大堂,完成上醍醐寺院的建造;而下醍醐的廟宇建築群則在天歷五年(951年)五重塔落成後,算是完工。永久三年(1115年),醍醐寺的第十四代住持勝覺僧正在下鵜鶘建造了三寶院作為本坊,歷代醍醐寺住持均居住於此。
☝下醍醐伽藍的正門 – 仁王門
☝下醍醐伽藍的金堂
之後數百年,醍醐寺曾經遭逢幾次祝融,歷經一段長時間的荒廢。尤其在應仁之亂時,下醍醐的寺廟建築幾乎全部被燒毀,唯有五重塔挺住火災,至今仍保有天歷時期繁榮的樣貌,到現在也有上千年的歷史了。成為廢墟而被人遺忘多年後,醍醐寺被武家豐臣秀吉發現了,他重修了這個歷史悠久的寺院,還親自重新設計了三寶院的庭院,從外地移植了700株櫻花,並在慶長三年(1598年)春天盛大的舉行了賞櫻宴會,據說參與這次宴會的除了日本各地大名外,還有秀吉的妻妾、女眾多達1000多名。這個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醍醐花宴(醍醐の花見),當天宴會的和歌集還有記載成冊呢!
☝歷經災難而屹立不搖的千年古蹟 – 五重塔
☝豐臣秀吉親自設計的三寶院庭園
☝宛若人間仙境一般的弁天堂
遊記
從正門進來,遠方矗立著雄偉的仁王門;進門左側即是售票亭。現在官方推出拝観券的是三寶院 + 靈寶館 + 伽藍的套票,在春秋旺季時成人是1500円,夏冬淡季則是800円。
面向仁王門左側是三寶院,右側則是靈寶館,仁王門後就是伽藍。因為靈寶館展出的內容比較深奧,需有背景知識比較能理解,因此建議購票後先參觀伽藍、三寶院兩地,若有多餘時間再前往靈寶館參觀。
靈寶館只有春秋兩季會向大眾開放,其館藏甚鉅,光是國寶及重點保護文物就高達4萬件,若再加上未指定為文化遺產之文物,展件超過10萬。館藏有弘法大師空海的真跡、足利尊氏親抄的佛經原本,還有奈良天皇的手書,醍醐寺真的是密教美術的寶庫!
三寶院
三寶院是永久三年(1115年),醍醐寺第十四代住持勝覺僧正所建造的。幾百年來,三寶院一直做為醍醐寺的本坊,歷任的住持都住在這裡。特別名勝—三寶院庭園,是慶長三年(1598年)武將豐臣秀吉為「醍醐の花見」所親自設計的。直到今天,三寶院庭園仍保留桃山時代那雍容華貴的庭園氣氛。 (下圖) 葵の間。葵間是三寶院重點保護文物,其描繪的是京都葵祭的風情。葵祭是京都三大祭祀活動之一 (另外兩者為祗園祭、時代祭)。葵間隔扇描繪的是一行葵祭隊伍從下鴨神社往上賀茂神社前進。
(下圖) 三寶院國寶—唐門(敕使門)。因為三寶院是有出家皇族當住持的寺院,因此設有專門用來迎接皇室的唐門。從葵間往外看去即是唐門。仔細一瞧,整個唐門漆成烏黑,中間有四個鍍有金箔的刻紋,外側兩個是象徵皇室的菊紋,中間則是象徵豐臣家的五七桐紋。真是個心機的設計,平日關上門時是豐臣家徽擺中央,打開門迎接皇族時則只露出皇室菊紋,完全顯示出豐臣秀吉對自己權勢的絕大自信。
(下圖) 豐臣秀吉親自操刀設計的三寶院庭園。坐在表書院往外看,即可欣賞美麗的泉池庭園。
(下圖) 三寶院庭園的「龜島」。茂密的五葉松覆蓋小島,整體形狀如烏龜甲殼而得名。據說這棵松樹樹齡高達600年以上,是棵名樹。這樣的設計顯示出龜的「寂靜感」。嗯,還真需要想像力!
(下圖) 左側是龜島,右側是鶴島。「鶴島」上頭也是覆蓋五葉松,鶴島右側的石橋相當於鶴的脖子,看上去彷彿仙鶴隨時要展翅飛向廣袤的天空,顯示出著仙鶴的「躍動感」。
(下圖) 美麗的鑑賞式庭園,置身座敷就能眺望美景。
伽藍
伽藍是醍醐寺的主體寺廟建築群,其西側大門是仁王門。豐臣秀賴當年重建金堂後,於慶長十年(1605年)重新建造仁王門。
(下圖) 仁王門兩側供奉的仁王像,是醍醐寺的重點保護文物。
(下圖) 穿過仁王門後繼續往伽藍內部走,蕭瑟寂寥的林道是深秋最美的景像。
(下圖) 醍醐寺伽藍裡的金堂。金堂是在延長四年(926年),醍醐天皇的後人依據其遺願所建造的,初建時得名釋迦堂,但在永仁、文明年間兩度被焚毀。現在保存的金堂,是當年豐臣秀吉重建醍醐寺時,命人從紀州(今日和歌山縣)移建過來的。
(下圖) 金堂是醍醐寺的中心殿堂,裡頭供奉著醍醐寺的主佛—藥師如來佛。下圖可以看到,供桌中央是藥師如來,兩側的侍者是日光菩薩和月光菩薩。在藥師三尊的更外側,還有守護四方的四天王的立像。
(下圖) 超過千年的國寶—五重塔。五重塔是醍醐寺境內少數沒有重建、到現在仍保有原始之姿的建築,它在天歷五年(951年)建成完工。五重塔第一層內部的壁畫,也獨立於五重塔本身,被另外指定為國寶。這個目前被認定僅存的十世紀碩大壁畫,畫的是「兩界曼陀羅圖」及「真言八祖像」,被認為是日本密教繪畫的開山始祖。只可惜這些醍醐寺的至寶,要等到特別公開時才能一窺其勝,平常來訪是看不到的。
(下圖) 過了五重塔後,沿著林蔭道繼續往下走,周圍的楓紅也越來越多,弁天堂就在不遠處。
弁天堂
走到伽藍的盡頭,弁天堂靜靜地座落在湖邊角落。弁天堂與弁天池,無疑是醍醐寺最動人的景色:滿山紅葉與亭閣小橋,靜靜倒映在水面。來訪遊客看到此景,無不驚呼、讚嘆。滿目楓葉色彩斑斕,卻漸層依序,絲毫不雜亂,緋紅、深橘、橙黃、青綠,彷彿造物主潑了世間所有色彩,印染在明鏡般的一池秋水,深深淺淺,或濃或淡,造就這樣的世外桃源。
在這個層林盡染的深秋時節,火紅的弁天堂遺世獨立矗立在池邊,與亮眼的丹楓相互輝映著。微風輕拂留下水痕,色彩隨漣漪輕輕擾動,人間仙境是如此靜謐。
弁天堂像極了優雅的仕女,上了嫣紅的脂粉,靜靜地躺在池邊一側。當我走上橋,有種彷彿走入畫中的錯覺。弁天堂,絕對是我這趟京都行,最癡迷的一處庭院景色。
(下圖) 弁天堂內供奉著女神弁天才。身為七福神之一,弁天才掌管了世間音樂、藝術的知識。
(下圖) 宛如走如蓬萊仙境的弁天堂景色。
No Comments